黑猫荣光 | 1986年12月27日一号焦炉正式出焦供气
今天,我们将为您讲述焦化厂寻根溯源与文化传承的故事。
1986年12月27日,景德镇市焦化煤气厂一号4米3焦炉正式投产。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一路走来,多少个日夜的拼搏,凝聚了参战干部职工的辛勤汗水。
投产的背后是参战干部职工的艰辛和努力。为确保焦化煤气厂一号焦炉成功出焦供气投产,负责该项目的炼焦车间严格按工程节点要求,环环相扣,精细组织。带头攻坚克难,开工并不意味着胜利,焦炭的成熟,正式供气才是关键,装煤后参战干部职工日以继夜的坚守在现场,丝毫不敢懈怠。
冬季的焦炉有着一种让人无法直观感受的温度,脚下的火热与职工的工服形成了鲜明对比。
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至,炼焦车间的每一位员工都没有丝毫退缩。他们深知,炼焦生产的每一道工序都紧密相连,任何环节的停滞都可能影响整体的生产进度与质量。
王占章主任扎进海量的技术资料与图纸中,与车间主要领导组织团队进行多轮研讨和论证,对筑炉的每一个设计细节都进行了反复推敲与优化。从炉体结构的稳固性到耐火材料的选型,从热工系统的高效性到环保设施的配套完善,他都亲自把关,确保整个筑炉设计方案既符合行业前沿标准,又充分考虑车间的实际生产需求与资源条件。在他的精心谋划下,筑炉工程得以在坚实的技术基础上顺利启动。
炼焦车间总负责人周金龙带领车间党员骨干日夜坚守在焦炉旁。在处理关键的炉体加热系统故障时,狭小且高温的空间环境没有阻挡他前进的步伐,他亲自钻进设备内部,仔细检查每一个管道连接、每一个阀门状态,寒冷的天气里,高温使他的工作服被汗水湿透,脸上满是煤灰,但他浑然不觉,经过连续数小时的奋战,成功排除各种会影响顺利投产的障碍,确保了焦炉按时升温投产。
在室外,巡检人员冒着寒风,认真检查设备的每一个部件。他们的脸庞被寒风吹得通红,但眼神依然专注而坚定,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主控室内,操作人员时刻紧盯着监控数据,手指在操作台上熟练地跳动,精准调控各项参数,确保炼焦炉内的温度、压力等指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12月27日凌晨,第一炉焦推出。
至此,备受景德镇市焦化煤气厂广大干部职工瞩目的一号焦炉出焦供气投产取得一次性成功。这个时刻将被所有焦化人铭记,一号焦炉的成功投产必将在煤气厂的发展史册上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张曙光/图:景焦能源/编辑:张樱捷/一审:江威/二审:朱晓林)